硬地骇客 · 精华摘要

还在用 Chrome?你可能错过了“未来”

AI 浏览器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颠覆我们的上网体验,但在这场效率革命的背后,我们为便利付出的隐私代价是什么?

一场静悄悄的革命:从工具到“替身”

AI 浏览器的核心价值,是缩短你与最终目标之间的距离,让浏览器直接“把活干了”。

缩短上网的“最后一公里”

传统浏览器提供信息,你需要手动切换、比对、下单。AI 浏览器能理解多个页面的内容,自动完成比价、填写表单甚至规划旅行等复杂任务,将繁琐操作变为一步指令。

不可逾越的权限鸿沟

与受平台限制的插件不同,AI 原生浏览器能读取你的浏览历史、下载记录甚至本地文件。这种系统级的权限让它能更深度地理解你的意图,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隐私挑战。

核心洞察:便利与隐私的交易

“传统浏览器帮你屏蔽追踪,而新的 AI 浏览器则需要你主动让渡个人信息,以换取强大的自动化能力。这是一个全新的信任等式。”

赛道上的三位选手

不同的产品定位,揭示了AI浏览器未来的不同可能性。

Atlas (OpenAI)

谨慎的通用者

凭借强大的 ChatGPT 能力,提供流畅的问答和内容理解。但在隐私合规上策略保守,许多自动化操作受限,更像一个增强版的对话界面。

Comet (Perplexity)

大胆的自动化先锋

强调高度自动化,甚至支持后台定时任务。策略激进,追求极致效率,但也因此在爬虫协议和隐私标准方面引发了较多争议。

Dia (The Browser Co.)

专注的工作场专家

被 Atlassian 收购后,明确聚焦于工作场景,目标是与 Jira 等 SaaS 工具深度整合,成为知识工作者的“新操作系统”。

你需要警惕的三个“反常识”

在使用AI浏览器前,了解这些事实至关重要。

陷阱:默认开启的数据追踪

许多AI浏览器声称保护隐私,但其“禁止使用数据训练模型”的开关可能默认是开启的。用户需要主动检查并手动关闭,否则你的浏览行为就可能成为模型的“养料”。

风险:看不见的“提示注入”

一个潜在的安全漏洞是“间接提示注入”。网页上可能隐藏着人眼看不见、但AI能读取的恶意指令,这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甚至资产损失,为自动化操作带来了新的风险。

现实:建立在“巨人”肩上

几乎所有新兴的AI浏览器都基于 Google 的 Chromium 开源项目开发。这意味着,尽管体验各异,但底层技术生态仍由巨头主导。这既是创新的捷径,也可能是未来的瓶颈。

最后的思考

颠覆传统浏览器的,会是另一个“浏览器”吗?或许,我们真正需要的并非一个新的外壳,而是让浏览行为本身实现AI自动化。我们可能正站在一个全新交互范式的起点。